山西永济市属于哪个市(山西永济市属于运城市) -凯发天生赢家
杨兆民 仇晓菲
近日,笔者在本土文化探颐索隐过程中发现,永济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古今镇名有22个之多。这些镇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古存今废的镇名,有11个;其二,至今沿用的镇名,有7个;其三,划归他县的镇名,有4个。
古存今废的镇名
▲永济黄河大铁牛 记者 王捷 摄
赵伊镇
古名阳晋,亦名东丰镇,旧址即今永济市城区。杨孟冬先生的著作《亘古蒲州》中对“阳晋”的注释是:今永济市城区。阳晋是东周时期魏的采邑之一。赵伊一名,始于宋代。《赵伊村志》载有概略。相传,宋太祖赵光胤在民间微服私访,一日来至河中府河东县阳晋,遇到危难。恰逢当地一位姓伊名玺的员外出手相救,方化险为夷。为报答这恩德,太祖回京后,于建隆二年下口谕,敕赐阳晋名为“赵伊镇”,以示赵家世代铭记伊家救难之恩。之后,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赵伊镇之名皆沿用。赵伊镇位置适中,交通便利,人文昌盛,集市繁荣,一直是方圆百里著名的商业活动中心。民国25年,国家在此修建起南同蒲铁路线上一个重要的火车站——赵伊站(1957年更名为永济站)。赵伊火车站建成投运,极大地方便了本埠及附近各县居民出省的需求。于是,赵伊镇一时更人烟辏集,市井骈阗。
1947年4月,虞乡、永济相继解放。9月,两县合并称“永虞县”。“因虞乡城处县境东端,永济城被黄河淹冲,乃确定迁移赵伊,定为永虞县址(新修永虞民主县xx志碑)”。赵伊镇遂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再之后,赵伊镇一名渐行渐远,不知不觉中淡出人们的视野,被一个新名字“城关镇”取而代之。
城关镇
关镇旧址即今永济市城区。据县史资料载:“1949年8月,永虞县人民xx决定成立城关镇xx,驻地赵伊镇,隶属永虞县二区xx。”城关镇名始此。不久,其又改称赵伊乡。1956年3月,原赵伊乡、张华乡、庄子乡合并为城关乡,驻地赵伊镇。是年12月,城关乡复名城关镇。
1961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永济县,县址赵伊镇,下辖城关、虞乡等14个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城关镇西街。1984年8月,城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城关镇人民xx,驻地城关镇。1995年12月20日,经山西省人民xx批准,撤销城关镇建置,设立城东、城西、城北3个街道办事处。至此,城关镇之名退出历史舞台。
孙常镇
又名梅香镇,旧址即今永济城东街道孙常村。清代的蒲州府县志在兵卫、桥梁、坊里等条目内多次载有孙常镇地名。
至于梅香镇之名,缘于一个传说。以前,伍姓湖旁有一个村庄,住有孙、常两姓百余户人家。村里有一对恩爱的夫妻,名为常玉林、孙梅香,侍奉着老爹常有福。忽然一日,玉林被征戍边。送走爱子不久,有福老汉竟一病不起,瘫痪在床。梅香弱肩挑重担,既要务农耕桑,又要侍候瘫痪公公。一天,梅香正为公爹擦拭身上的污渍,被撞进房中的快嘴孙二嫂看见。于是,流言四起,致使梅香背负起有伤风化的不白之冤。七月十五日五老峰朝山庙会来临,村人结伴朝山,无人肯与梅香同行。满腹冤屈的梅香,孤单一人来到灵官神前,叩头祝告:灵官神啊!您如有灵验,梅香愿投身悬崖,以证清白。说毕,纵身崖涧。村人这才如梦初醒,急忙抬起梅香的尸体,赶回村里。到门前,有福老汉竟神奇般地出来招呼大家,他身康体健,梅香亦谈笑风生。再看梅香尸体时,竟化作一青石大碑,上书“冰清玉洁,梅香竹翠”。这个德孝故事,很快惊动官府,遂下令将村名叫做“梅香镇”。
1949年后,孙常村为虞乡县二区治所,1953年属孙常乡,1961年属孙常公社,1975年社址迁至郭李村。1983年孙常公社更名为郭李公社,1984年称郭李乡。之后,孙常一名仅作村名。
平壕镇
平壕镇旧址即今永济城东街道平壕村。有关平壕镇的记载很少,仅两幅地图上有标示,分别见于乾隆和光绪年间的《虞乡县志·志舆图》。
古市镇
古市镇又作故市镇,又名清华镇。古,通“故”,所以,古市镇应该是历时久远的市镇、集镇。其旧址即今虞乡镇清华村。“古市”始名何时,不详。明代吕柟《游王官谷记》曰:“马至故市西,折而南,谷水北流入市,即贻溪。”可知至少在明嘉靖初年早已有“古市”之名。乾隆、光绪、民国时的县志,在水利、古迹、兵卫、坊里、桥梁等条目内,多次载有古市镇之名。直至1949年前夕,仍名古市镇。
至于“清华”一名,笔者在今清华村东“神医扁鹊之庙”考察时,曾在庙内发现一通石碑。据此可知,至少在清光绪年间便已有“古清华镇”地名。另外两处旁证可见民国九年《虞乡县新志》。由史可见,“清华”一名古已有之。清华村,1953年为乡,1963年为清华公社,1984年复为清华乡,2001年撤销清华乡并入虞乡镇,今为虞乡镇所辖37个行政村之一。
青龙镇
旧址即今卿头镇张坊村。有关青龙镇之名的资料,少之又少,仅见《永济市志》1处3个字。因其为唐代名臣张玄素故里,故名张坊。国家一级作家、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运城市文联原主席王西兰,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杜德建,皆为张坊名人。
高市镇
又名高公镇,一作高翁镇,旧址即今栲栳镇高市村。相传,有条古驿道从该村穿过,西通长安,东达幽燕,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高欢部下,一高姓将军曾在此驻军镇守,村民敬称将军为“高公”,久而久之,该村俗名为高公镇。高市村《屈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元年,屈氏先祖由虞乡县虞东屯迁居高公镇。高公镇绿杨垂柳,车马喧闹,店铺林立,门庭若市。附近村民蜂拥到高公镇赶集,年长日久,这里演变成了“高市”。
黄龙镇
旧址即今张营镇黄龙村。黄龙镇资料阙如,仅作为乡里名和市集名,出现在光绪十二年《永济县志》中。
东关镇
旧址即今蒲州故城东侧荒芜野地。东关镇既非集镇又非基层行政区域单位,作为镇名,仅有一次出现在《新修永虞民主县xx志碑》上。
新盛镇
旧址即今蒲州镇蒲州村。1947年蒲州城内**建镇,名新盛镇。1961年置蒲州公社,驻地新盛镇。1984年9月,蒲州公社更名为蒲州镇,驻地蒲州村。此后,新盛镇一名便销声匿迹。
吕芝镇
旧址即今蒲州镇上、下吕芝村。如同青龙镇、黄龙镇、平壕镇、东关镇一样,吕芝镇一名仅作为永济县九汛之一,出现在乾隆《蒲州府志》中。
至今沿用的镇名
虞乡镇
虞乡,在上古之时为虞舜远祖虞幕的封国。春秋名解梁,汉、魏、晋名解县,北魏名安定县,西魏名南解县,北周名绥化县。保定元年改为虞乡县,此为虞乡县名之始。至元三年入临晋县,降县为镇。清雍正八年复置虞乡县。1947年9月,与永济县合并称永虞县,改虞乡镇为“李咏镇”。1950年4月永虞分置,复设虞乡县。1954年与解县合并,称解虞县,虞乡降为镇。之后,曾名东风公社、虞乡人民公社。1984年复设虞乡镇。2001年并清华乡(原名古市镇)入虞乡镇。
古谚说虞乡城是“四门八桥水围城,倒扎衙门小开封”。其实,虞乡衙门建成时间比开封衙门还要早346年。虞乡镇交通便利,早在1950年就建有一座苏式火车站。永济境内7个火车站,唯虞乡站与蒲州站为极其珍贵的苏式建筑。
虞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代文豪柳宗元,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历代虞乡人十分重视教育。唐代,这里建有中条山太乙峰“费君书院”;明代,王官谷建有“王官书院”。境内有扁鹊庙、王官谷瀑布、王官别墅、松林寺、五老峰、张家窑古麻栎树、柳隐山小三峡等旅游景点。虞乡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卿头镇
又名坑头镇,一作横桥古镇。古时,该镇西头地势低洼,形如大坑,故名坑头。明代更名为横桥镇,清代改名卿头镇。该镇1949年后,属原虞乡县三区卿头乡。1958年为卿头公社,1969年更名为三娄寺公社,1983年复为卿头公社,1984年改为卿头镇,2001年4月,将原董村乡并入卿头镇。
开张镇
相传,此地为古战场,经常开仗。“仗”与“张”谐音,故名。开张原属临晋县辖。1947年9月,临晋县的东开张、西开张等23个村划归永虞县;1950年4月,原划入永虞县的23个村又划归虞乡县。1953年为乡,1958年置开张公社,1984年改为开张镇。2001年4月,并黄旗营乡入开张镇。境内古城村四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梁故城遗址”。
张营镇
相传,汉代一张姓将军在此安营,故名张营。1947年永虞县三区治所张营镇。1952年永济县五区治所张营镇。1953年建乡,1958年属栲栳公社,1961年建张营公社,1984年为乡。2002年5月张营乡更名张营镇。
张营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单就至今仍使用的地名,就可知其渊源。如舜帝、黄龙、南陶城、北陶城及附近的栲栳镇龙行村,皆为舜帝早年活动之处。有关考证论文很多,如白艳芳的《先秦时期永济的历史地位》、马世文的《虞舜的王都与帝都》等,皆有所及。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客运专线“永济北站”建成投运,使张营镇瞬间嬗变成热闹非凡的交通枢纽。“永济北站”就位于张营镇的丰乐庄村附近。
栲栳镇
明为西仕村,村中有座镇国寺,人来人往,村市繁华。加之地处交通要道,清代有个河北人经常在此交易编成的栲栳器物。久而久之,民间不闻西仕,只知栲栳,故名栲栳村。乾隆十九年《蒲州府志》就有“考老镇”镇名记载。
该镇位于永济市北部,镇xx驻栲栳村。1953年置乡,1958年为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镇。2001年4月,并常青乡入栲栳镇。该镇是永济市的农业大镇、教育重镇和外出务工经商重镇。
蒲州镇
历史上一直是畿辅重镇。境内的蒲州故城,曾是邑、郡、州、府、中都、县、节度使等治所所在地。1949年后,为永济县一区治所。1953年建乡,1958年属永济公社,1961年置蒲州公社,1984年改为蒲州镇。2001年4月,将文学乡并入蒲州镇,镇xx驻地蒲州村。
古蒲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全镇有文化遗址、古寺名楼、将相陵寝、名人故里20余处。如闻名中外的《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全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国保级”单位蒲津渡遗址;举世闻名的“国宝”唐开元大铁牛;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唐杨贵妃故里。蒲州镇是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之一。
韩阳镇
1953年建乡,1958年属永济公社,1961年置韩阳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镇。2001年4月,该镇并首阳乡入韩阳镇。镇xx驻地祁家巷村。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栖岩寺塔林”。
韩阳镇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及县道纵贯全镇,沿河有渡口,曾为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今香椿、花椒、莲藕等农产品,仍然在此地集散,走向全国。
划归他县的镇名
东张镇,今属临猗县。
永乐镇,今属芮城县。
匼河镇、晓里镇,划归为芮城县。在风陵渡镇下辖就有匼河村、晓里村。
永济古今22镇名,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叹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73084.html
凯发天生赢家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凯发天生赢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