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涨了,近日广州高考报名人数公布:
2023 年广州市共有 58238 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6 月份文化课考试,比 2022 年增加 1355 人。
把高考形容成千军万马的厮杀一点不为过。
但作为从业者,我一直觉得那句“高考没考好,就出国留学吧!”的洗脑宣传语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也正是因为这股不正之风的推波助澜,不少家庭确实把出国留学当作是一条“补差”的捷径,特别在疫情放开后这股热度更为明显。
但没有任何提前规划的留学路,真的这么轻松吗?
留学从不是高考失利者的避难所
作为“过来人”我非常清楚:留学并不适合所有人。在没有任何的准备与规划,一拍脑袋就选择出国留学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确实有一部分人适应海外的教育体制,实现了涅槃重生。但是对于大多数留学生,到了国外后会发现原来“这根救命稻草”竟然这么难抓,逆风翻盘的戏码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如果你把留学当作是高考失利的避难所,想一直躲在里面,逃避考试、逃避压力、逃避现实,这个学留之无用。
我接待过这样一组家庭,因为父母生意很成功,却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当意识到儿子的成绩很可能上不了大学后,就很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掏钱就能去吧?”
正是由于孩子父母对于留学的这种粗暴的理解,孩子丝毫没有准备的出国去念了一年语言学校,结果语言没有过关,加上当时疫情严重,最终选择了回国。
我第一次和他们母子见面时,母亲就一直絮絮叨叨的和我分享:当时不如就让他去读个三本,或者回学校去复读,总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什么都没有捞到… …
期间还不时的指着儿子说:“是不是你太笨了,才会这样子啊”面对母亲的指责,孩子全程面无表情,只在最后轻轻低下了头。
其实,出国留学的规划一般从小升初就会开始,最晚也是高中阶段就要关注。像上述这种临时决定留学的家庭,信息差的不对称就尤为明显。
父母抱着“救火”的心态,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规划,最终就是随便找了个中介把孩子送出去,只要他是个大学生了,自己脸上也有光,至于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根本不在考虑的范畴。
而留学是需要让一个孩子跨越巨大的语言、文化的鸿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获取新的教育。这对于一个人的品格、毅力、智能、知识,都是全面的挑战。成年人尚且会有怯懦,对于一个毫无准备的未成年人更是巨大的挑战。
抓到了他们一家的症结之后,我私下也多次和男孩联系,想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是不同于和母亲在一起时的木讷沉默,和男孩单独交流过程中他的规划与思路都很清晰。
他说家里是做生意的,虽然现在很不错,但很小时候也是看着父母白手起家很是辛劳,他很崇拜父母的敢拼敢干,也希望未来可以帮助家里,虽然对其他课不喜欢,但一直觉得数学好算账也会更加擅长。
但进入高中之后,发现光是数学灵光并不能帮助他进入大学。父母直接安排他出国之后,孤身一人的环境也令他十分不适应,本来就有些抵触的语言是更加学不进去了,陷入对父母又尊敬又恨的矛盾情绪… …
后来,我在与男孩父母进一步沟通中将男孩的想法与父母分享,他们都很是惊讶,一直被认为是无能的孩子原来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
最终,父母尊重了孩子的想法,选择了一个他心仪的国际本科 3 1 项目。孩子可以先在国内高校的学习打基础 3 年,周围都是说中文的同学,也方便他周末回家。大二的暑假男孩又一次联系我,说自己在学校很好,今年已经拿到 6.0 的雅思,大三就准备开始申请国外学校去开拓一下眼界了。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很暖心的一段经历,也更加坚定我的信念,教育是很慎重的一件事,只有真正的了解了每一个咨询家庭的情况,才能真正的给他们提供最合适的选择。
留学生活一点不安逸,内卷不只在国内
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国内和国外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内的前十八年拼命卷,而国外则是大学之后才开始卷。
扪心自问一下,国内只要顺利进入了大学的大学生们还是很安逸的,毕竟从一个一直为着考上大学就好的目标前进,到终于达成目标后却不知前路如何时,总是会有一段懈怠时间的。
我尤其记得大一上数学课时,老师会很自然叫学生起来答题,并说以你们高中生的水平是能回答上来的,可到大二还是同一个老师,他却再也不点名了,并很“幽怨”的说这一届学生不行。
而到了国外遇到的第一关还是语言关。原本以为经过雅思、托福的重重关卡,你怎么也能混个正常交流水平,结果到了学校才发现:我是谁?我在哪?what are you 弄啥嘞?
学校往往海纳百川,你经常能看到来自印度同学和操着一口日式英语的日本同学友好交流,也会反复和当地的同学确认自己的英语表达没有出错,除了不同口音造成的混乱外,机关枪般的语速也多少会影响对话质量。
此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期末考试,许多学生在 final week 甚至会把“宿舍”都搬到了图书馆。
连精致的女明星也逃不过 final 的熬夜魔咒。
欧阳娜娜final生活分享
为什么这么拼,因为你想不到挂科会这么致命?
在国外,挂科就意味着极大可能拿不到毕业证,因为很多院校是不予重考的。
我找到一张英国各院校的通过率的统计榜,反过来看,就是学校的挂科率排行榜哟~
学好技术才是关键
在《哥大硕士都挣不回学费,学历真的贬值了吗?》一文中,我就曾提到过,稀缺才是当经社会最有竞争力的东西。
所以,对于那些高考 400 分都到不了的学生来说,我的建议一般也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一来就把自己的目标定得特别高,不是名校就是热门专业。这种操作只会让这些本身成绩一般的孩子更加丧失学习热情。
“这个学校连 qs100 都没到,这和在国内有什么区别?”
“我们是要读名校的,不然一年十几万的学费太不值得了。”
这是我最常遇到家长会质疑的问题,实际上国内能在 qs 排名前一百的只有清华北大这些顶尖级学校;我也曾分析过相较于早我们发达几十年的外国,一些二线学校的师资与跳板能力不会比国内 985/211 差。况且只要孩子在大学期间足够优秀,逆风翻盘进顶尖名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很多家长会认为出国去一个一般的学校学习会计、金融都是留学的失败。事实上,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是无数金融人心之向往的地方,如果能有机会到这些地方增长一下见识,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无限的助力。
此外,这些年很多大学研究型的专业已经在不断消失,相反技术类的专业大受欢迎。而学科的设置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动态发展的。
据 b bc 报道,今年 9 月,英国胡弗汉顿大学 138 门本科和硕士课程将停止招生。 在将要被取消的学科中,约 20%的课程是表演艺术学科。
由于疫情带来的财务压力,哥伦比亚大学曾暂停了近 10 个专业项目的招生,其中包括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以及数学、哲学等博士项目。
同样做出“历史系停止招生一年”决定的,还有康奈尔大学和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还暂停了比较文学以及英语博士项目的招生。
在学校声明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做出这个决定的“艰难”。校方暂停或关闭该专业都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学校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在六个月内找到一份高技能工作,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这些人文类的学位助益不大。
名校毕业却找不着工作肯定比高考失利更让人郁闷的。
还是那句话,你“挣得多”就说明你所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当你从一个高考失利者华丽转身成为高收入的职场人,所获得的成就感应该足以弥补高考失败时的沮丧和遗憾。
总之,如果你是高考失利后准备留学,请一定做好心理准备,这绝不是一条坦途。不仅需要在学习上奋力补足,毕业后是去是留,也要不断地规划。
留学从不是一拍脑门的就能冲动做出的决定,但既然选择了拿它当后路,也一定要尽力铲平所有的障碍,让这条“后路”能够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出路”!
与所有准备留学的家庭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34287.html
凯发天生赢家的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凯发天生赢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